首先要说的是,狗血一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网络文化的融合,最初与影视作品中的特定情节紧密相关。这一词汇的流行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港台影视剧中,随着灵异题材作品的流行,狗血被描绘为一种驱邪之物频繁出现在剧情中;这一元素的反复使用,逐渐演变成形容剧情中老套、夸张且不合逻辑的情节,尤其是那些被过度渲染、观众几乎可以预见的桥段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狗血一词的含义进一步扩展,融入了网络语言的讽刺和幽默;从最初的“洒狗血”驱邪的象征,转变为形容电视剧、电影、小说等作品中那些俗套、夸张到近乎荒谬的剧情,比如不合逻辑的转折、过分煽情的场景或是陈词滥调的桥段;这种用法反映了观众对创意匮乏和剧情俗套的批评,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,用来调侃那些试图通过极端情节吸引眼球但缺乏创意的作品。在现代网络文化中,狗血已不再局限于影视作品,也广泛应用于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夸张事件或行为,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批评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