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迎春
在古代,立春前一日官府会组织人员到东郊迎接春神,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;民间也会举行迎春活动,人们身着盛装,抬着春牛、芒神等神像游行,敲锣打鼓,热闹非凡。如今一些地方仍保留着迎春的传统,通过举办庙会、文艺表演等形式,表达对春天的欢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二、咬春
立春时节,人们有吃春饼、春卷、萝卜等食物的习俗,称为“咬春”。春饼通常用薄饼卷着豆芽、韭菜、粉丝等时令蔬菜,口感丰富。春卷则是将馅料包在薄面皮中炸制而成,外酥里嫩。吃萝卜则取其“咬得草根断,则百事可做”之意,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健康顺利,有顽强的生命力。
三、鞭牛
鞭牛又称鞭春牛或鞭春,春牛一般用泥土制成,人们会用彩鞭抽打春牛,意在劝农耕作,提醒人们春天已至,不要耽误农时。鞭牛者站立的方位也有讲究,立春在春节前站在春牛前,在春节后则站在春牛后。鞭打春牛完毕后,还要进行象征性的耕地,表示新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。
四、糊牛
糊春牛通常由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,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,精心制作春牛图像。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,用春木做腿,再糊上纸、涂上颜料即可。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,当年就五谷丰收;糊上黑色纸,当年就收成不好。春牛糊好后,举行开光点睛仪式,即设立香案,顶礼朝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