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要说的是,“春打六九头”出自民间谚语“春打五九尽,春打六九头”。“春打”即打春,也就是立春;“五九尽”为冬至后第五个九天的最后一天;“六九头”为冬至后第六个九天的第一天。意思就是:立春这一天,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,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。
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测定和记录的节气之一,标志着寒冷时节将至,民间从这天开始“数九”,正如民谚“冬至逢壬数九”。在古代,通常将冬至到冬至之间的时间段(约365.25日)也就是岁实(回归年),分割为二十四段(每段约15日2时5刻),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。因为二十四节气中每两个节气之间的间隔约为15.2天,三个节气就是45.6天(45日14小时),所以冬至的时辰就决定了立春的时间。如果冬至时间是该天上午十点之前,那么四十五天之后就是立春,即“五九尽”;而如果冬至时间是上午十点之后,那么四十六天之后才是立春,即“六九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