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要说的是,当太阳到达黄经315°时为立春,于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交节。立春乃万物起始、一切更生之义也,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。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,重大的拜神祭祖、祈岁纳福、驱邪禳灾、除旧布新、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。
在农历中,立春的时间并不固定。古人在阴历基础以融合阳历成分形成了农历,严格意义上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,平年为12个月,闰年为13个月,这就导致了立春在农历中的日期会有所变化。有时在腊月,有时在正月。比如有的年份会出现“两头春”的现象,即一年中有两个立春;而有的年份则是“无春年”,即一整年都没有立春。这种现象是由于农历和公历的计算方式不同所造成的,属于正常的历法现象,完全和凶吉无关。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,立春是阳气升发、万物更生的节令,将有“双春”的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,而“无立春之年是寡妇年”不宜嫁娶,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说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