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,当太阳到达黄经330°时即为雨水,于每年公历2月18日至20日交节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,但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。雨水不仅代表着降雨的开始,而且意味着自然界中水分的增加,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,因此有“春雨贵如油”的说法。
进入雨水节气,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,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,一幅早春的景象。时至雨水节气,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,这时的北半球,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,气温回升较快,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,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。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,忽冷忽热、乍暖还寒,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。此外,古代还将雨水分为三候,一候獭祭鱼、二候鸿雁来、三候草木萌动;而雨水相关民俗主要有“补天穿”“拉保保”“撞拜寄”“回娘屋”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