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自然角度
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“气清景明、万物皆显”而得名;清明时节阳光明媚、草木萌动、百花盛开,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中国南方地区,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;北方地区开始断雪,气温上升,春意融融。此间的天气,北方与南方好似两重天,北方干燥少雨,而南方湿润多雨。
二、物候变化
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。“一候桐始华”桐即白桐花,指的是清明来到,白桐花开,清芬怡人;“二候田鼠化为鴽”鴽即鹌鹑类的小鸟,指的是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,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;“三候虹始见”虹就是天上的彩虹,说明清明时节多雨,故而彩虹出现。
三、文化层面
清明是祭祀祖先、缅怀先人的重要节日,人们通过扫墓、祭祀等活动,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。放风筝也是清明的传统习俗,人们会将知道的灾病写在纸鸢上,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,象征着自己的疾病、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。清明时还有“踏青”“植树”“插柳”“蚕花会”等传统风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