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要说的是,清明节并不是固定的日期。清明是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,当太阳到达黄经15°时就是清明,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的某一天。清明节是祭祀、祭祖和扫墓的节日,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
清明节最早只是节气的名称,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。我国祭祀先祖的历史由来已久,有春秋二祭;春祭即是在清明,秋祭则在重阳。古时我国南北风俗各异,唐代以前我国北方上墓祭扫主要是在寒食节与寒衣节。从《礼经》等文献的记载来看,古时我国北方并没有清明节上墓祭扫的例规,到了唐朝时清明节上墓祭扫已成风气。唐朝之后,寒食节因与清明节日期相近而逐渐式微。宋元时期,清明节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,并融汇了寒食节的禁火、冷食等习俗相传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