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要说的是,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介子推。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,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骊姬迫害而流亡国外。在流亡途中,重耳一行人饥寒交迫,重耳饿到几乎无法行走,介子推为了让重耳活命,毅然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,熬成肉汤给重耳吃,这就是著名的 “割股奉君”。
重耳历经磨难后回国即位,即晋文公。晋文公重赏当年随他流亡的功臣,却唯独忘了介子推。介子推认为自己辅佐君主复国是顺应天命,不愿与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,便带着老母隐居到了绵山。晋文公后来想起介子推,感到羞愧莫及,亲自到绵山寻找,但介子推执意不肯出山。晋文公求人心切,听了他人建议,下令三面烧山,想逼介子推出来。大火烧了三天三夜,火熄后,人们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。晋文公十分懊悔和悲痛,为了悼念介子推,他下诏在介子推忌日这天,全国禁烟寒食。此后,每年的这一天,人们都不生火做饭,只吃冷食,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和高洁,这一习俗逐渐流传下来,便形成了寒食节。